筼筜简讯- 筼筜活动 | 礼孔要碑 汉隶启蒙

筼筜活动 | 礼孔要碑 汉隶启蒙

2022-04-11 16:13    高级管理员    浏览人数:2547人次

礼孔要碑  汉隶启蒙

——记筼筜书院《汉礼器碑》讲座

 

   时值晚秋,凉风习习,拜书院周围遍植的参差榕树和片片修竹所赐,筼筜书院里依旧满眼绿荫。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,筼筜书院学术顾问、书法老师陈路加,给听众们带来了一场以《汉礼器碑》为例的隶书和文字学关系的视听盛宴。

   讲座没有太多宣传,两天前只是在公众号和几个学员群里略略提及讲座信息,再加上周六补班,应约而来的只有近20来人,但是听众的质量不低,有书法老师、有隶书已经写得不错的老学员、有理工学院国学社的同学、更多的是对书法感兴趣的市民。

 

 

 

   在讲座开始前,陈老师展示了他之前的小抄纸手稿,主要有篆、隶、楷、行楷几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《礼器碑》全称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》,陈老师介绍,不同于其他以墓志铭为主题的碑,《汉礼器碑》是为数不多的以礼孔为出发点的汉隶碑,东汉永寿二年(公元156年)立,元碑目前留存于曲阜孔庙里,保存相对比较完整,传世佳拓有明拓本。其四面均镌刻碑文,主要分三部分,第一部分是碑刻缘由,第二部分是韵文部分,第三部分是捐资的人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基本都镌刻在碑阳上,第三部分分别镌刻于碑阴、碑左、碑右。《礼器碑》亦为汉隶成熟期作品,风格清劲雅俊,清代书法家王澍认为“瘦劲若铁,变化若龙,一字一奇,不可端倪”,为学习隶书的最佳范本之一。仔细研读碑帖,可感觉第一部分起笔的郑重其事,到第二部分正文的庄严厚重,再到第三部分越来越舒展的行笔。

 

 

   陈老师以第一部分的文字为例,以“说文解字”的方式,对文字内容释义,比如,结合历史和文化解释,他言及,“器”是一犬守护四口皿,另引申,文在礼器,武在兵戎;“霜月”实为相月,也即七月;“华胥”位处西安;“皇雄”指的是伏羲;“元道”即人道。

   陈老师另外挑选了其中一部分文字,做了文字学上的延伸,比如“元”与人相关,并用小篆开始,简述元字第一划“横”的意义,引申对“颠”“顶”的理解;把“以”字、“句”字的文字发展路径一一列出; 

 

 

 

   最后,陈老师传授了隶书书写的要点,从点的笔划开始,讲述隶书的运笔规则,并强调书法的所有笔划都是由点而来,并以“年”“青”“之”为例,讲述隶书书写中撇、横、竖、捺的基本写法。大部分听众第一次知道隶书的竖划是用涩笔一顿一顿推进写出来的。

 

 

 

   因为讲座时间关系,陈老师不能尽述《汉礼器碑》的诸多内容,而之前,他多次研读这一碑帖,并作了详尽的笔记,显然有备而来,陈老也希望未来能再继续讲解关于隶书的文化。

   书谱曰:虽篆、隶、草、章,工用多变,济成阙美,各有攸宜。篆尚婉而通,隶欲精而密,草贵流而畅,章务检而便。然后凛之以风神,温之以妍润,鼓之以枯劲,和之以闲雅,故可达其情性,形其哀乐。验燥湿之殊节,千古依然;体老壮之异时,百龄俄顷。嗟呼,不入其门,讵窥其奥者也!

   讲座结束,不少市民留下来和陈路加老师探讨、请教,他们表示,听陈路加老师的书法(兼文字学)讲座,经常能收获不少干货,甚至有的希望孩子能跟着陈老师学习,不仅仅是学习怎么写字,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去接触文字背后更深厚的中华历史和文化。

 

----2019.10.12